熊振翔:我与北航

点击数:24

发布时间:2022-03-21 10:42

我与北航

熊振翔

熊振翔教授

我一生教了47年书(如果加上我读大学时挤出时间去做家庭教师的三年共是50年,从1941年到1991年),后面的36年都贡献在北航了。1955年我从大连工学院(今大连理工大学)调来北航,当时数学是基础课,是为航空的各专业服务的。我先教了两年高等数学(即微积分),有些专业数学要求较高,按照系里的要求,我教过微分方程、复变函数、变分法、运算微积等课程。当时我虽然只有三十多岁,但已在“老教师”的行列,因此开新课是首当其冲的。这些课是没有现成教材的,只能写讲义,写讲义的时间只能放在寒暑假。一放假我就先用一周的时间处理一下家务,例如把孩子们所需的衣服、鞋、袜都买好等等,然后就埋头写讲义。由于教学的需要,我联合杨应辰先生和丘玉圃先生翻译了一本俄文教材,译名为《复变函数与运算微积初步》。其后我又和杨应辰先生合译了一本美国的数学名作《数学物理方法Ⅱ》,前者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,后者在科学出版社出版。

北航在不断地发展,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有了数理系,也招收了数学的学生,其后数学和物理分开各自建系,再后来,又有了理学院,我很欣慰北航发展的迅速。各系都在发展,急需补充师资,1956年后,好几年都没有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分配来,只好自己培养。我们曾从各系抽调一些学生来数学教研室培养,也曾试办过一期数学班(附在当时的一系),但留下来的人不多。文革期间,招收了一班工农兵学员来培养数学师资,当时的说法是要到数学来“掺沙子”,这个班又落到了我的头上。在教了将近一年时,学生认为理论不联系实际,这样学不行,要联系实际。怎么办?只好下厂了。数学是从来不下厂的,没有人去过工厂,很多人犹豫不决,不想去。我胆子老大,我说,走!砸了锅也只丢了我的脸,与别人无关。于是就联合了几个教师(包括当时的教研室主任李志尧先生和现在的校长李未先生),带着这一班学生去了沈阳飞机工厂。该厂不知从哪里弄到了两份国外的资料,共3张纸。其中两张是介绍三次样条函数(spline)的,厂里技术人员正想利用它来画模线,可省掉不少人力,但不知如何下手。这里需要插值、逼近、精确度等数学概念。另一张纸介绍coons曲面,是以四条曲线为边界所张成的曲面,只有一个用矩阵形式写出的很漂亮的公式,完全没有推导过程。他们说,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。我趁机给学生们讲解了,可利用两点间连成的曲线段,做成多点连接起来的一条光滑曲线所要用到的所有数学理论和概念。并用几何基础概念推导出了coons曲线的公式,用一个小时即讲解清楚了这个神秘的公式。这里用到了偏导数、行列式、矩阵等数学知识,我也趁机把这些教给了学生。我临时学了计算机语言和编程,上机计算则交给机房,至此,学生知道了数学的应用,完满地回到了学校。

应用数学教授熊振翔(左二)等在一起讨论教学工作

其后,我自己去了几次工厂,和厂里的技术员和工程师一同做起了飞机外形的数学模型。就在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、九十之际,由于保密的原因我不能再下厂了,功亏一篑,殊为可惜!为了向工厂的技术人员传授构造曲线和曲面的知识,我联合李心灿、王日爽两位先生编写了一本较通俗易懂的教材《曲线·曲面·光顺》。其后,我立即转向了样条函数的理论研究,发表了一些论文,在我退休后把这些论文加以整理,写成了一本专著《插值多项式与插值样条》,于1995年出版。我于1981年起在数理系第一个招收了硕士研究生,直到1991年我已70岁了,退了下来。

我这一生可以说大部分的精力贡献给了北航,36年啊,不算短吧?我在北航的数学系做了三件带头的事,其一是数学联系实际带了头;其二是学术研究带了个头,促进了学术空气,感染了年轻一代;其三是培养研究生带了个头,这可以算是我对北航的一点儿贡献吧。
    熊振翔,1921年5月出生在辽宁锦州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。1980年代初曾任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

注:本文由熊振翔教授教授于2012年6月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之约写成。

长按图片保存相册
熊振翔:我与北航
点击数:
发布时间:2022-03-21 10:42

我与北航

熊振翔

熊振翔教授

我一生教了47年书(如果加上我读大学时挤出时间去做家庭教师的三年共是50年,从1941年到1991年),后面的36年都贡献在北航了。1955年我从大连工学院(今大连理工大学)调来北航,当时数学是基础课,是为航空的各专业服务的。我先教了两年高等数学(即微积分),有些专业数学要求较高,按照系里的要求,我教过微分方程、复变函数、变分法、运算微积等课程。当时我虽然只有三十多岁,但已在“老教师”的行列,因此开新课是首当其冲的。这些课是没有现成教材的,只能写讲义,写讲义的时间只能放在寒暑假。一放假我就先用一周的时间处理一下家务,例如把孩子们所需的衣服、鞋、袜都买好等等,然后就埋头写讲义。由于教学的需要,我联合杨应辰先生和丘玉圃先生翻译了一本俄文教材,译名为《复变函数与运算微积初步》。其后我又和杨应辰先生合译了一本美国的数学名作《数学物理方法Ⅱ》,前者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,后者在科学出版社出版。

北航在不断地发展,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有了数理系,也招收了数学的学生,其后数学和物理分开各自建系,再后来,又有了理学院,我很欣慰北航发展的迅速。各系都在发展,急需补充师资,1956年后,好几年都没有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分配来,只好自己培养。我们曾从各系抽调一些学生来数学教研室培养,也曾试办过一期数学班(附在当时的一系),但留下来的人不多。文革期间,招收了一班工农兵学员来培养数学师资,当时的说法是要到数学来“掺沙子”,这个班又落到了我的头上。在教了将近一年时,学生认为理论不联系实际,这样学不行,要联系实际。怎么办?只好下厂了。数学是从来不下厂的,没有人去过工厂,很多人犹豫不决,不想去。我胆子老大,我说,走!砸了锅也只丢了我的脸,与别人无关。于是就联合了几个教师(包括当时的教研室主任李志尧先生和现在的校长李未先生),带着这一班学生去了沈阳飞机工厂。该厂不知从哪里弄到了两份国外的资料,共3张纸。其中两张是介绍三次样条函数(spline)的,厂里技术人员正想利用它来画模线,可省掉不少人力,但不知如何下手。这里需要插值、逼近、精确度等数学概念。另一张纸介绍coons曲面,是以四条曲线为边界所张成的曲面,只有一个用矩阵形式写出的很漂亮的公式,完全没有推导过程。他们说,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。我趁机给学生们讲解了,可利用两点间连成的曲线段,做成多点连接起来的一条光滑曲线所要用到的所有数学理论和概念。并用几何基础概念推导出了coons曲线的公式,用一个小时即讲解清楚了这个神秘的公式。这里用到了偏导数、行列式、矩阵等数学知识,我也趁机把这些教给了学生。我临时学了计算机语言和编程,上机计算则交给机房,至此,学生知道了数学的应用,完满地回到了学校。

应用数学教授熊振翔(左二)等在一起讨论教学工作

其后,我自己去了几次工厂,和厂里的技术员和工程师一同做起了飞机外形的数学模型。就在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、九十之际,由于保密的原因我不能再下厂了,功亏一篑,殊为可惜!为了向工厂的技术人员传授构造曲线和曲面的知识,我联合李心灿、王日爽两位先生编写了一本较通俗易懂的教材《曲线·曲面·光顺》。其后,我立即转向了样条函数的理论研究,发表了一些论文,在我退休后把这些论文加以整理,写成了一本专著《插值多项式与插值样条》,于1995年出版。我于1981年起在数理系第一个招收了硕士研究生,直到1991年我已70岁了,退了下来。

我这一生可以说大部分的精力贡献给了北航,36年啊,不算短吧?我在北航的数学系做了三件带头的事,其一是数学联系实际带了头;其二是学术研究带了个头,促进了学术空气,感染了年轻一代;其三是培养研究生带了个头,这可以算是我对北航的一点儿贡献吧。
    熊振翔,1921年5月出生在辽宁锦州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。1980年代初曾任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

注:本文由熊振翔教授教授于2012年6月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之约写成。